官方熱線
400-999-2278
全球化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進程,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, 全球化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演變。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早期全球化到近年來的再全球化,全球化的格局也在急速變化。
早期的全球化階段,從近代工業革命開始至一戰、二戰期間,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商品、資本、勞動力的跨境流動,以及國際社會在努力降低國家對于國際商品、服務、人員、知識產權跨境流動所設置的壁壘,使得國際經濟貿易的法律環境變得更為順暢。這幾個階段的全球化是自由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體現,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際交流的增加。
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之下,中國企業出海一方面是主動參與國際循環,應對國內部分行業市場飽和等現實問題的必然選擇;另一方面也是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不斷擴大、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強的直接體現。總之,當今中國企業考慮并推進適合其發展的,全新的全球化戰略,已是時代的需要。
在變局之下,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主要受到以下三個關鍵因素的推動:
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原動力
中國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成為推動其全球拓展的內生動力。隨著全球市場的緊密聯系和貿易自由化的推進,中國企業意識到在全球舞臺上拓展業務的機遇和必要性,以獲取更廣闊的市場、資源和合作伙伴。在可再生能源與儲能、新能源汽車、電子商務、游戲開發等新興行業中,許多中國企業已具備國際競爭力,海外市場成為其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力。2024年初數據顯示,國內頭部新能源車企2023年第四季度銷量首次超過海外新能源車企,標志著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上的新興實力。
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強壓力
一方面,中國企業目前也面臨著將近飽和、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,企業持續盈利的能力存在較大挑戰。因此,開拓海外市場成為這些企業繼續發展乃至生存的必然選擇。另一方面,產業升級的歷史邏輯需要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積累資本,加強創新,并向價值鏈中高附加值環節上升。這也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積極進軍海外市場,尋求更廣闊的發展機遇。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,2023年我國工程機械新機需求不旺,內銷大幅下滑,但是工程機械出口依然保持增長態勢。據海關數據整理,1-11月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累計出口額446.22億美元,同比增長10.6%。
中國政府雙循環戰略的推動力
中國政府的政策推動是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的重要動力。中國實施的“雙循環”戰略需要加強對外循環,促進更多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扎根發展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海外投資的政策和措施,為企業拓展全球業務提供了支持和便利。
企業出海路徑及趨勢
供應商合作是指與當地成熟的銷售供應商合作,由供應商幫助拓展海外市場。這種路徑的初始成本較低,可以借助供應商的分銷網絡、跨境物流、數據分析等能力,快速切入市場。然而,由于企業自身并不掌握核心分銷資源,利潤會受到影響.
投資自建是指在直接海外投資設立分公司,從零開始拓展市場。這種路徑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,選擇目標國家和地區,制定建設的方向和策略。這種模式對企業出海人才的儲備、經驗及運營能力有較高要求。同時,由于一切從零開始,需要的周期較長,建設的速度和切入市場的速度也會有一定影響。
海外并購/合資是指通過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,獲取其業務、渠道、品牌、技術等資源,或者與海外合作公司共同出資完成資源共享。這種路徑便于快速切入海外市場,可以直接獲取海外公司較為成熟的銷售渠道、供應鏈體系等,也有利于企業遵從海外的法律法規。然而,在標的篩選、團隊融合、談判周期、投資金額等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。
隨著我國企業出海的數量不斷增長,出海策略持續迭代,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新階段,呈現出以下特點和趨勢:
來源:并購大講堂